太平间消毒水的气味黏在苏晓梅的护士服领口,她将母亲枕边那个俄文药盒揣进兜里时,发现铝制盒盖内侧用红漆写着"谢尔盖·伊万诺维奇赠1962"。走廊尽头传来铁器碰撞声,赵淑兰举着"自力更生"的横幅冲进急诊室,火钳上挂着的输液瓶正往老施密特的白大褂滴着葡萄糖水。
"小苏!"周建平抱着淋湿的日立计算器撞开太平间铁门,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厂部要抽调你去合资车间当翻译。"他军绿挎包里滑落半张《关于苏修特务苏明远平反的决议》,泛黄纸页恰好盖住母亲遗体胸前的冻疮疤痕——那疤痕形状竟与陈卫国牡丹顶针的刻痕如出一辙。
车间方向突然爆出刺耳的金属撕裂声。苏晓梅跑过厂区大道时,看见陈卫国正用军刺抵着德国工程师的咽喉,施耐德侄女艾米丽的铜哨子在地上滚出柏林墙的涂鸦轨迹。"凭什么拆国产轴承!"陈卫国脖颈青筋暴起,军刺尖端挑开对方工装第三颗纽扣——露出内衬里绣着的T-34坦克图案,与年代苏联专家工作证上的钢印完全重叠。
老施密特的手术钳突然夹住陈卫国手腕:"根据合同第七条款……"德语腔调被赵淑兰砸过来的搪瓷缸打断,1959年的劳模奖章在水泥地上擦出火星,滚到苏晓梅脚下时,背面编号竟与父亲平反文件上的档案编号首尾相接。艾米丽弯腰去捡,胸前的东德共青团徽章突然磁铁般吸住奖章,两枚金属物件在晨光中拼出半个五角星轮廓。
"小苏同志,这是新调来的华侨技术员。"穿将校呢的男人领来位穿列宁装的姑娘,她脖颈系着的丝巾别针镶着西德产的水晶,手里捧着的《轧钢工艺》却是1966年版的中俄对照本。苏晓梅接过介绍信时,瞥见"林婉秋"三个字的笔锋转折处,竟与父亲当年技术手稿的签名暗合。
林婉秋的圆口布鞋踩过德国设备包装箱时,周建平的计算器突然发出警报。他蹲身擦拭屏幕,发现日立标志下方印着的生产编号,竟与合资车间德制轧机铭牌上的数字形成镜像对称。"这是七二年大阪世博会……"林婉秋的南洋腔混着东北口音,腕间苏联手表表带突然绷断,表面背刻的俄文缩写与谢尔盖药盒上的字迹同为克里姆林宫印刷厂的手工体。
暴雨在傍晚突至,苏晓梅整理母亲遗物时,从搪瓷脸盆底抠出张泛黄的《中苏友好画报》。1963年五一劳动节合影上,穿白大褂的母亲与戴眼镜的苏联专家并肩而立,那人胸前的钢笔帽刻着谢尔盖家族的族徽。照片背面用红蓝铅笔标注的轧机参数,竟与合资车间正在拆卸的国产轴承图纸分毫不差。
"你父亲当年改良的淬火工艺……"林婉秋突然出现在更衣室门口,她手里攥着半本被红墨水划烂的《轧钢技术革新》,扉页上的批注笔迹与苏晓梅护理记录本里的医嘱如出一辙。窗外闪过穿将校呢的身影,男人正往德国设备包装箱贴封条,他转身时脖颈处的"忠"字刺青在闪电中泛青,与陈卫国军装照背后的血书落款同样力透纸背。
合资车间通宵亮着惨白的日光灯,苏晓梅翻译德文操作手册时,发现"淬火介质配比表"的数字排列竟与父亲平反文件上的审查记录形成等差数列。艾米丽的铜哨子吹响夜班号,德国工程师们齐刷刷掏出怀表——表盘背面蚀刻的柏林墙涂鸦中,竟藏着谢尔盖家族族徽的变体图案。
凌晨三点,赵淑兰撬开被封存的国产轴承箱,火钳夹着的劳模奖章在钢锭表面擦出青紫色火花。陈卫国的军刺突然插进她脚边:"当年你给谢尔盖递扳手,如今又要给德国人当狗腿子?"赵淑兰反手掀开工装下摆,腰间烫伤的疤痕组成俄文"真理"字样,在日光灯下泛着死肉的白光。
林婉秋抱着《轧钢工艺》冲进来,书页间飘落的批注纸正巧盖住两人之间的军刺。苏晓梅捡起纸片,发现背面竟是用母亲病历本写的淬火参数,墨迹渗透处显露出父亲七年前的绝笔信残句:“……晓梅十八岁生日时,请将谢尔盖同志的药盒……”
雷声震得车间顶棚的德国国旗坠落,陈卫国接住旗杆的瞬间,牡丹顶针在掌心烙出带血的五角星。穿将校呢的男人突然举起封存档案:"经查,1968年举报苏明远同志的匿名信……"档案袋封口处的钢印在闪电中清晰可辨,竟与合资车间公章上的麦穗齿轮图案完全一致。
苏晓梅冲出车间时,暴雨将厂区大道冲刷成浑浊的河。她摸出谢尔盖的药盒,发现底层暗格藏着枚微型胶卷。职工医院暗房里,显影液渐渐勾勒出1965年的技术图纸——父亲改良的淬火参数旁,赫然签着母亲的名字与谢尔盖的俄文批注,两人笔迹交缠处盖着已然褪色的中苏联合技术攻关组公章。
晨雾漫进暗房时,林婉秋的南洋香水味混着机油气息袭来。她指尖捏着半枚苏制共青团员徽章:"当年谢尔盖同志教我父亲淬火……"话未说完,周建平撞门而入,日立计算器屏幕闪烁着红光:“参数验证完毕,苏工当年的改良方案比德国技术节能12.7%!”
厂区广播突然响起进行曲,合资车间的德国设备正在装车撤离。陈卫国领着工人们肩扛国产轴承列队而过,赵淑兰的火钳挑着父亲当年绘制的技术图纸,泛黄的纸页在晨风中猎猎作响。穿将校呢的男人站在办公楼顶,怀表链悬在风中画出北大荒的经纬线,表盘背面的T-34坦克轮廓与楼下林婉秋手表背刻的莫斯科红场钟楼,在朝阳中拼出半个地球的弧度。
苏晓梅攥着胶卷冲向技术科,路过贴满大字报的荣誉墙时,瞥见父亲年轻时的照片竟与谢尔盖的侧影重叠在泛黄的玻璃橱窗里。林婉秋的圆口布鞋突然打滑,腕间跌落的手表滚进排水沟,表盘上的莫斯科时间与北京时区在污水中形成精确的15度夹角,恰如当年中苏联合技术攻关组的工作日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