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澡堂的煤灰簌簌落在明秋肩头,怀中的女婴忽然伸手抓住飘落的黑雪。陈默染血的军装口袋被江风吹得鼓胀,老金头的烟袋锅铜嘴在晨曦中泛着暗红,像是凝结的血块。
明秋的胶鞋陷在澡堂后巷的煤渣里,每走一步都留下带血的脚印。女婴的胎记在晨光中泛着幽蓝,将怀里的微缩胶卷烘得微微发烫。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哨声,王庆山的人正在挨家挨户搜查,搪瓷脸盆被踹翻的咣当声惊飞了电线杆上的麻雀。
"这边!"墙角突然探出只布满老茧的手,明秋认出是澡堂烧锅炉的何师傅。老人掀开下水道井盖,蒸腾的热气里飘着硫磺味:“顺着暖气管走,能通到电报大楼锅炉房。”
暗渠的管壁结着盐霜,明秋弓着身子往前挪动。女婴突然发出声短促的啼哭,蓝光映亮前方管壁——用粉笔画的五瓣梅图案下,塞着半块印有苏联国徽的巧克力锡纸。
"你母亲当年常走这条道。"何师傅的煤油灯照亮前方岔路,1958年用红漆写的"防汛通道"字迹下,露出半截列宁勋章链子,“那年中苏专家闹矛盾,她就靠这些暗桩传数据。”
明秋的指尖抚过锡纸上的俄文,突然想起母亲实验室总锁着的铁皮柜。六八年抄家时红卫兵撬开柜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的不是反动材料,而是用油纸包着的苏联糖果——此刻想来,那些糖纸背面都印着加密坐标。
暗渠尽头传来电报机的滴答声,何师傅突然停住脚步:"记住,十一点整会有人接应。"他将锈迹斑斑的锅炉钥匙塞进明秋的棉手套,转身消失在蒸腾的雾气里。明秋刚要追问,女婴的胎记突然发烫,蓝光在管壁投射出倒计时——距离十一点还有四十三分钟。
锅炉房的蒸汽模糊了视线,明秋将女婴藏进装煤渣的竹筐。当她掀开检修口的铁板,突然发现夹层里塞着本《防汛值班日志》——1958年7月15日的记录页上,母亲的字迹旁盖着伊万诺夫的私章。
"找到你了!"铁门被踹开的巨响震落墙面的煤灰,王庆山的得力干将赵卫国端着冲锋枪逼近。明秋的后背抵住滚烫的锅炉,掌心攥着的煤块突然被女婴的蓝光映亮——1958年的煤堆上,赫然留着母亲用粉笔画的逃生箭头。
千钧一发之际,陈默染血的身影突然从气窗翻入。军装下摆的冰碴簌簌掉落,他手中的刺刀精准挑飞赵卫国的枪械,另一只手甩出老金头的烟袋锅击中电闸。黑暗降临的瞬间,明秋被陈默推进通风管道,身后传来肉搏的闷响与锅炉的嘶鸣。
"去民生路32号…"陈默的嘱咐混着血腥气喷在明秋耳畔,半截染血的防汛图塞进她怀里。当明秋抱着女婴爬出管道,锅炉房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气浪掀飞的煤渣在空中形成朵蘑菇云。
民生路的梧桐树早已掉光叶子,明秋数着门牌号的手指冻得发紫。32号是间贴着封条的老裁缝铺,褪色的"为人民服务"标语下露出半张泛黄的《孕检通知单》——正是母亲怀她五个月时的诊断书,边缘用蓝墨水标注着辐射值。
女婴突然剧烈咳嗽,胎记蓝光聚焦在裁缝铺的铜门把手上。当明秋转动把手,锈蚀的锁芯竟自动弹开。裁缝机下压着的《防汛歌谣手册》被夜风吹开,夹在其中的老照片让她瞳孔骤缩——1958年的江心洲观测站里,母亲与伊万诺夫正在调试的仪器,正是父亲实验室失踪的那台光谱仪!
阁楼突然传来地板吱呀声,明秋抄起裁缝剪刀护住女婴。月光从气窗漏进来,照亮墙角堆着的防汛麻袋——每个麻袋内侧都用红线绣着加密坐标,线头打结的方式与母亲织毛衣的手法如出一辙。
"你比你母亲晚到了二十年。"苍老的声音从麻袋堆后传来,拄着拐杖的老妇人掀开兜帽,露出被辐射疤痕覆盖的半张脸。明秋认出这是父亲实验室的保洁员吴婶,当年总偷偷塞给她山楂丸的慈祥老人。
吴婶颤抖的手指点向女婴:"这孩子身上的蓝晶辐射量,足够激活松浦桥最后的传感器。"她掀开墙角的青砖,取出用蓝晶溶液浸泡的胶卷筒,“你母亲把真相分藏在五处,这是最后一段。”
突然,楼下传来玻璃碎裂的脆响。吴婶迅速将明秋推进暗道,自己却返身挡住追兵。明秋顺着陡峭的木梯下滑时,听见上方传来激烈的打斗声,以及吴婶最后的呐喊:“去三号码头找’海东青’!”
防空洞的霉味扑面而来,明秋的棉袄被铁丝网勾破。女婴的蓝光映亮墙面的防汛标记,在"1979.1.15"的日期旁,有人用粉笔画了艘冒着烟的货轮。当她摸索到第三个岔路口,怀中的微缩胶卷突然开始发烫,蓝光在地面拼出父亲实验室的平面图。
暗河的水声越来越近,明秋的胶鞋陷入冰冷的淤泥。对岸忽然亮起手电筒的三短两长信号,穿工装的男人正在往防汛麻袋里塞东西——正是失踪多日的电报员小刘。明秋刚要出声,女婴突然发出预警性的啼哭,蓝光在暗河水面映出赵卫国扭曲的倒影。
"抓住她们!"赵卫国的咆哮激起阵阵回声。小刘突然甩出捆着石块的麻绳,明秋抓住绳索荡过暗河的瞬间,子弹击碎了对岸的钟乳石。女婴的襁褓被气浪掀开,胎记蓝光竟让整个暗洞的蓝晶矿脉同时发光,形成张巨大的松浦桥结构图。
"快走!"小刘拽着明秋钻进岩缝,1971年的《防汛工程验收单》铺在地上当路标。当她们爬出排污口,咸腥的江风里混着柴油味——三号码头的探照灯下,"海东青"号拖轮正在起锚。
甲板上的老水手突然吹响《伏尔加船夫曲》的口哨,旋律节奏与母亲实验日志的加密频率完全一致。明秋刚要踏上跳板,怀中的女婴突然剧烈挣扎,胎记蓝光聚焦在船长室窗台——那盆盛开的腊梅下,压着半张印有王庆山签字的《特种物资运输单》。
"等你们很久了。"穿海魂衫的船长掀开雨帽,明秋倒吸冷气——竟是六八年保护过母亲的老邻居张叔!他布满冻疮的手指向江心:“蓝晶共振已经启动,但王庆山的人在货轮上装了炸药…”
话音未落,江面突然传来沉闷的爆炸声。明秋看见松浦桥第五号桥墩的裂缝里迸发蓝光,二十年前母亲亲手浇筑的混凝土正在自我修复。女婴突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胎记蓝光与桥体共振形成光柱,在1979年的第一缕曙光中直冲云霄。